固定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资数量多.品种多.区域大.使用率高.对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传统的管理方式
传统的固定资产和设备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编号标签和条形码。编号标签由专用标签机打印或手写不干胶标签,标签编号必须与固定资产账户和设备账户上的材料编号一致,标签粘贴在资产或设备外醒目的地方,便于管理人员清点检查。条形码由专用条形码标签机打印,相应的固定资产和设备账户必须电子化,标签也应粘贴在资产或设备外醒目的地方。管理人员清点检查时,需要用手持条形码扫描枪读取条形码。
这两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在日常使用中暴露出几个缺点:
1.标签和条形码的粘贴位置有一定的要求,通常需要粘贴在外垂直面上,高度为1米至1.5米,否则会明显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标签和条形码具有较低的抗污渍能力,特别是经常使用或定期清洗的设备。多次使用后,标签容易损坏或无法读取;
3.保密性差,既不隐蔽又容易复制,特别是对于一些高价值、敏感的设备,存在一定的隐患;
4.无区域警戒功能,资产或设备未办理手续被带出指定区域时,不能实时报警;
5.盘点检查速度慢,特别是数量多、存放位置复杂时,难以实现快速盘点。
与上述两种传统管理方法相比,RFID技术管理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成为固定资产和设备管理领域的一项“神器”。
二.RFID 技术
RFID技术的全称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采用非接触式无线自动响应技术,管理人员手中的手持机和资产.装备上的RFID标签(以下简称标签)在一定距离内自动响应,立即完成盘点检查工作。
一个典型的RFID电子标签识别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组成.阅读器和天线
标签的能源供应方式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有源标签的成本高于无源标签。有源标签受电池限制,使用寿命约为2-3年。无源标签的正常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有源标签的感应距离可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无源标签的感应距离从10厘米到10米不等,有源标签的厚度受电池限制,通常是5毫米以上的硬标签。.5mm,可采用不干胶粘贴的形式。考虑到固定资产和设备的生命周期较长,无源标签更适合使用。
RFID频率分为高频.超高频.S三种波段,其中高频感应距离较短,无源标签一般为4-6cm,优化天线和功率可达15cm左右。超高频和S波段的感应距离加长,无源标签一般可达4米,优化天线和功率可达10米左右。在响应速度方面,超高频.S波段也快于高频。在天线指向性方面,S波段优于超高频,超高频优于高频。高频标签的接收天线采用线圈式,因此需要大面积。超高频和S波段标签由于波长短、辐射天线小,甚至可以实现指甲盖大小的实用标签。高频和超高频RFID技术发展成熟,S波段使用量相对较小,因此成本较高。由于生产方法和尺寸的不同,高频标签的成本高于超高频标签。固定资产和设备管理通常需要在一定距离内快速感应手持机指向的资产和设备,如10厘米到60厘米,因此选择超高频频是合适的。
依据国标GB/T18000-6C,超高频采用的频率范围为920-925MHz。
三.功能需求
通过分析基地物流对固定资产和设备管理的需求,管理工作可以概括为几个必要的功能:
1.物资登记
尚未纳入管理的固定资产和设备,通过贴标签加挂标签(RFID)方式纳入管理。每个标签出厂时都会被烧录TID编号,全球编号,只能读取不能修改,从根本上消除了假标签的可能性。注册时,通过手持机扫描标签,感应读取的标签TID编号与材料电子账户绑定相对应。材料登记应具有批处理功能,便于管理人员快速登记同类材料,节省人力,减少工作量。
2.领用物资
已在仓库登记的固定资产和设备,通过收集材料的方式对具体人员和部门负责。管理人员用手机扫描收集材料的标签,确认收集人员,并办理收集手续。办理收集手续后的材料,以收集人及其所属部门的名义归类。
3.物资入库
已收到的物资归还仓库,需要办理物资入库手续。管理人员用手机扫描归还物资的标签,检查收货人员和归还人员。办理入库手续后,将物资归还仓库。
4.库内盘点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库内盘点的功能盘点尚未收到的物质,以检查仓库的实物库存是否与账目一致。
5.部门盘点
管理人员可以部门或者个人为单位盘点所用材料,随时掌握固定资产和设备是否丢失.错拿等情况,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选择部门,部门收到的固定资产和设备在手持机上分类显示,管理人员扫描的材料立即钩住,多余.错拿.缺失的物质以不同的颜色显示。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